| 序号 | 大学名称 | 专业名称 | 招生省份 | 学费标准 | 学制 |
|---|---|---|---|---|---|
| 1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2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评估)(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3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4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语种:不限) | 贵州 | 18000元/年 | 4 |
| 5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软件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6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工程造价(语种:不限) | 贵州 | 18000元/年 | 4 |
| 7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工程管理(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8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语种:不限) | 贵州 | 18000元/年 | 5 |
| 9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法学(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0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跨境电子商务(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1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网络与新媒体(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2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英语(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3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会计学(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4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资产评估)(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5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16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17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法学(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8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英语(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19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金融学(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20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网络与新媒体(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21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区块链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22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23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物联网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24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会计学(语种:不限) | 贵州 | 15000元/年 | 4 |
| 25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工程造价(语种:不限) | 贵州 | 18000元/年 | 4 |
| 26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27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28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软件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29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智能建造(语种:不限)) | 贵州 | 18000元/年 | 4 |
| 30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智能建造(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31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语种:不限) | 贵州 | 18000元/年 | 5 |
| 32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语种:不限) | 贵州 | 16000元/年 | 4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等级 |
| 1 | 经济学 | 国家级 |
| 2 | 会计学 | 国家级 |
| 3 | 工商管理 | 国家级 |
| 4 | 金融学 | 国家级 |
| 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家级 |
| 6 | 市场营销 | 国家级 |
| 7 | 工程管理 | 国家级 |
| 8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国家级 |
| 9 | 财务管理 | 国家级 |
| 10 | 英语 | 国家级 |
| 11 |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 国家级 |
| 12 | 新闻学 | 国家级 |
| 13 | 法学 | 国家级 |
| 14 | 软件工程 | 国家级 |
| 1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级 |
| 16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 17 | 工业工程 | 国家级 |
| 18 | 机械电子工程 | 国家级 |
| 19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国家级 |
| 20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 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 22 | 冶金工程 | 国家级 |
| 2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国家级 |
| 24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级 |
| 25 | 电子信息工程 | 国家级 |
| 26 | 通信工程 | 国家级 |
| 27 | 自动化 | 国家级 |
| 2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国家级 |
| 29 | 建筑学 | 国家级 |
| 30 | 城乡规划 | 国家级 |
| 31 | 风景园林 | 国家级 |
| 32 | 土木工程 | 国家级 |
| 33 | 环境工程 | 国家级 |
| 34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国家级 |
| 35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 |
| 36 | 环境生态工程 | 国家级 |
| 3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国家级 |
| 38 | 生物医学工程 | 国家级 |
| 39 | 采矿工程 | 国家级 |
| 40 | 安全工程 | 国家级 |
| 41 | 物理学 | 国家级 |
| 42 | 车辆工程 | 国家级 |
| 43 | 工程力学 | 国家级 |
| 44 | 行政管理 | 市级 |
| 45 | 能源经济 | 市级 |
| 46 | 物流管理 | 市级 |
| 47 | 工程造价 | 市级 |
| 48 | 产品设计 | 市级 |
| 49 | 统计学 | 市级 |
| 50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市级 |
| 51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市级 |
| 52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市级 |
| 53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市级 |
| 54 | 信息安全 | 市级 |
| 55 | 生物工程 | 市级 |
| 56 | 体育教育 | 市级 |
| 57 | 汉语言文学 | 市级 |
重庆大学排名第29位
重庆大学2022年在全国本科院校排名第29位,本省大学排名第1位。
| 2022大学排名 | 学校名称 | 省市 | 2022本省排名 | 类型 |
| 29 | 重庆大学 | 重庆 | 1 | 理工 |
重庆大学历年排名
重庆大学2021年全国本科大学排名第30位,2020年排名第31位,2019年排名第29位。
| 年份 | 排名 | 所在地排名 |
| 2021 | 30 | 重庆(1) |
| 2020 | 31 | 重庆(1) |
| 2019 | 29 | 重庆(1) |
| 2018 | 28 | 重庆(1) |
| 2017 | 29 | 重庆(1) |
| 2016 | 31 | 重庆(1) |
| 2015 | 31 | 重庆(1) |
重庆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学校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成为国家高教部(高教部1958年并入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1998年,学校成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被确定为中管高校。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 类)”。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设7个学部35个学院,以及附属肿瘤医院、附属三峡医院、附属涪陵医院、附属中心医院。教职工5300余人,在校学生49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0余人,本科生26000余人,来华留学生17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5300余亩,有A校区、B校区、C校区和虎溪校区。
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保持快速向上向好发展势头,综合办学实力、学术声誉和影响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