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立于1971年。学校位于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现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5G智慧校园试点高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单位。 目前,学校主要有开源路南北校区、医学院校区,总占地面积2760亩,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直属附属医院。图书馆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达201万册、电子图书19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及各类应用平台67个。现有本科专业56个,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1万人,教职工1521人,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2人、副高级职称40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826人,中原、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等2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0名,并聘请300余名行业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土木工程教师团队荣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河南省首批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直属附属医院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综合能力在全省三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三,在全省市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
根据2020年辽宁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黄淮学院在辽宁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3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9595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1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5930名。
黄淮学院2020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名称:黄淮学院,学校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开源大道76号(校本部);河南省驻马店市盘龙山路北段2628号(医学院校区)。
第三条 学校性质:公办、全日制、综合类普通本科高校。
第四条 国标代码:10918;招生代码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布的代码为准。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五条 黄淮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47年的办学历史,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760亩,教职工1500余人,设有17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农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1万余人。
第六条 学校位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校园草木葱茏,环境清新优雅,有山有水有湖有园林,迎春花、梅花清香四溢,夏有梧桐秋有银杏,八月能闻桂花香,十月能见枫叶红。京广铁路、京深高铁纵贯南北,京珠、大广、沪陕、新阳、焦桐等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穿境而过,1小时候高铁可到达武汉、郑州两大省会城市,交通非常便利。
第七条 学校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240余家大中型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合作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与德国菲尼克斯集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工业4.0智能工厂实验室”、“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近40个省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紧密衔接。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布局。现拥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特色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6个,重点建设了信息技术类、化学与生物工程类、机械电子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服务类6大专业集群,形成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
第八条 学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非常注重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近几年,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各类竟赛中获奖1800多项,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黄淮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还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河南省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高校、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
第九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印度、韩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20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国际合作办学本专科项目达到7个,在校生2000余人,1000多名毕业生实现了出国留学的梦想,国际化办学水平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并连续承办了六届教育部“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章 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