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折教育 卫校招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发布时间: 2023-03-01 17:39:37

4. 我校各专业录取采取分数优先的投档原则,即在同一科类、相应批次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录取控制分数线上,先按高分到低分排序,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录取,不设置专业志愿分数级差。专业录取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时,按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原则,择优录取。

5. 综合改革省份按对应省份公布的方案和有关办法执行,相关考生选考科目须符合我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范围要求,专业录取出现分数相同的情况时,将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

6. 考生所填报志愿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按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满额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7.  报考体育类专业(含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考生必须参加省级招办组织的专业统测并达到本科合格线。四川省以外的考生高考文化成绩须达到省级招办划定的本科合格线,四川省内的考生高考文化成绩须不低于四川省划定的体育类本科文化成绩合格线上30分。若省级招办未作明确规定,学校按专业成绩投档录取,若有明确规定,以省级招办规定的原则投档录取。

8. 对高考投档电子档案及个人档案未能真实反映考生本人德、智、体、美、劳情况或者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我校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调整专业直至退学处理。

9.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全面复查(包括入学资格审查和体检等),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10. 学校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按国家及四川省相关政策规定,被录取的考生,必须在入学前与定岗单位所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协议,承诺毕业后到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拒签协议的考生,按相关规定不予录取。

成都中医药大学师资力量介绍

学校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岐黄工程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首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35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成都中医药大学院校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

学校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岐黄工程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首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35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十三五”以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81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5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1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9年。

学校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服务学科发展为首要,不断推进实验平台建设。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5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QQ:3385433179举报邮箱: help@hengzhe.com
Copyright @ 2016 - 2024 恒折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217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