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湖南科技学院艺术类录取分数线【全国】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呀,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湖南科技学院2020年本科二批一志愿艺术类出档录取情况 ( 湖 南 省 )
| 科类 | 投档单位 | 计划数 | 省定线 | 最高投档分 | 最低投档分 | 
| 美术文 | 全省 | 40 | 文化386专业230 投档:276.8 | 301.8 | 289.2 | 
| 美术理 | 全省 | 15 | 文化301专业222 投档:245.7 | 270.4 | 261.7 | 
| 音乐文 | 全省 | 30 | 文化376专业254 投档:290.6 | 314.3 | 305.8 | 
| 音乐理 | 全省 | 6 | 文化301专业250 投档:265.3 | 289.3 | 286.9 | 
| 舞蹈文 | 全省 | 5 | 文化341专业239 投档:269.6 | 298.4 | 292.1 | 
| 舞蹈理 | 全省 | 3 | 文化301专业219 投档:243.6 | 271.3 | 267.2 | 
| 编导文 | 全省 | 15 | 文化478专业200 投档:678 | 735 | 699 | 
| 编导理 | 全省 | 6 | 文化417专业196 投档:613 | 642 | 628 | 
| 摄影理 | 全省 | 2 | 文化430专业229 投档:659 | 671 | 671 | 
2020年外省艺体类分专业录取分数线汇总

| 序号 | 专业组 | 首选科目 | 再选科目 | 招生学院 | 招生专业 | 
| 1 | 第00组 | 职高对口(电子电工类)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
| 2 | 职高对口(电子电工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3 | 职高对口(计算机类) | 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
| 4 | 职高对口(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5 | 职高对口(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 | |||
| 6 | 职高对口(建筑类)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工程管理 | ||
| 7 | 职高对口(旅游类) |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旅游管理 | ||
| 8 | 职高对口(文秘类) | 文法学院 | 秘书学 | ||
| 9 | 职高对口(师范类)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
| 10 | 职高对口(师范类)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 | ||
| 11 | 职高对口(商贸类)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
| 12 | 职高对口(商贸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13 | 第01组 | 历史 | 不限 | 文法学院 | 法学 | 
| 14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
| 15 | 汉语言文学(国学专修) | ||||
| 16 | 秘书学 | ||||
| 17 | 传媒学院 | 广告学 | |||
| 18 | 网络与新媒体 | ||||
| 19 |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文化产业管理 | |||
| 20 | 旅游管理 | ||||
| 2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 | |||
| 22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
| 23 | 商务英语 | ||||
| 24 | 英语(师范) | ||||
| 25 | 第02组 | 历史 | 不限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工程 | 
| 26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27 | 财务管理 | ||||
| 28 | 第03组 | 历史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 29 | 第04组 | 历史 | 不限 |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美术学 | 
| 30 | 视觉传达设计 | ||||
| 31 | 环境设计 | ||||
| 32 | 产品设计 | ||||
| 33 | 第05组 | 历史 | 不限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 34 |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
| 35 | 第06组 | 历史 | 不限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舞蹈学 | 
| 36 |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
| 音乐学、舞蹈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身体条件要求详见湖南科技学院招生章程 | |||||
| 37 | 第07组 | 历史 | 不限 | 传媒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 | 
| 38 | 第08组 | 历史 | 不限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 | 
| 39 | 第09组 | 物理 | 不限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金融工程 | 
| 4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
| 41 | 市场营销 | ||||
| 42 | 财务管理 | ||||
| 43 |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文化产业管理 | |||
| 44 | 旅游管理 | ||||
| 45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
| 4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47 | 物理学(师范) | ||||
| 48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材料化学 | |||
| 49 | 制药工程 | ||||
| 50 | 生物工程 | ||||
| 21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
| 5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 5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
| 54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
| 55 | 测绘工程 | ||||
| 56 | 工程管理 | ||||
| 57 | 建筑学 | ||||
| 58 | 传媒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 |||
| 59 | 网络与新媒体 | ||||
| 60 | 广告学 | ||||
| 61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
| 62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 | |||
| 63 | 英语(师范) | ||||
| 64 | 第10组 | 物理 | 不限 | 信息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 6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66 | 软件工程 | ||||
| 6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 68 | 第11组 | 物理 | 化学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化学(师范) | 
| 69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
| 70 | 第12组 | 物理 | 生物或化学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生物技术(师范) | 
| 71 | 第13组 | 物理 | 不限 |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美术学 | 
| 72 | 环境设计 | ||||
| 73 | 产品设计 | ||||
| 74 | 第14组 | 物理 | 不限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音乐学 | 
| 75 | 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 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
| 音乐学、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身体条件要求详见湖南科技学院招生章程 | |||||
| 76 | 第15组 | 物理 | 不限 | 传媒学院 | 广播电视编导 | 
| 77 | 第16组 | 物理 | 不限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师范) |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中国二十强幸福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零陵区。《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境内潇湘二水纵贯南北,五岭山脉横亘东西,湘桂高铁、洛湛铁路、泉南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纵横交错,零陵机场开通北京、上海、昆明、重庆、海口等多条航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这里是舜帝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发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文化名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本读不完的书”。
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17年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曾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示范校、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经过8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依西山、傍潇水、邻零陵古城,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080亩,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教学用房面积11.4万余平方米,实验室面积4.8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总台套数为26066台,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值3746万元、台套数150台,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16.5万余册,电子图书169.7万余种。现建有14个教学学院,50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办学80年来,培养了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等各类人才9万余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47人,其中,专任教师934人,教授114人、博士248人,正高比12.2%、博士比26.5%,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湖南省杰青”、“湖南省优青”、“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近90余人次。
学校现有2个“十三五”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十三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8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1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基地、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个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中心)、3个省科普基地。近五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一等奖2项;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4人次,一等奖获奖比例居全省第一;立项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优秀青年项目1项,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自然科学奖12项,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授权74项,出版著作、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60余篇,CSSCI论文200余篇。
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与德、美、英、日及俄罗斯、乌克兰、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3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构建校地合作长效机制,成立服务地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服务永州行动方案,永州市明确市委书记为学校联系领导,分管文教卫的副市长负责牵头落实校地合作具体事宜。与市县区各级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传承弘扬地方文化、深化产教产研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