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安理工大学在河北历年录取分数线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0 | 理科 | 本科 | 609 | 25672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4 | 理科 | 本一 | 604 | 22781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89 | 28858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2 | 理科 | 本一 | 586 | -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85 | 29417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83 | 23506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79 | 27412 | 
| 西安理工大学(中外合作) | 理工 | 河北 | 2020 | 理科 | 本科 | 573 | 51337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物理 | 本科 | 570 | 29403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21 | 历史 | 本科 | 569 | 7740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62 | 23213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2 | 理科 | 本二 | 561 | -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54 | 29432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5 | 文科 | 专科 | 470 | 40209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5 | 理科 | 专科 | 460 | 110141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6 | 文科 | 专科 | 419 | 55995 | 
| 西安理工大学 | 理工 | 河北 | 2016 | 理科 | 专科 | 385 | 156287 | 
报考条件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2020年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规定的报考条件。
2.考生必须参加所在省统一组织的美术类专业课统考,且成绩合格。
| 序号 | 学校名称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22年西安理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招生计划
专业名称  | 
2022年招生计划  | 
2021年录取情况  | 
|||||
报考代码  | 
招生人数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超一本线分数  | 
最低分参考位次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H1  | 
44  | 
516  | 
451  | 
461  | 
8  | 
55173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H2  | 
44  | 
486  | 
447  | 
453  | 
4  | 
57246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H3  | 
44  | 
497  | 
461  | 
470  | 
18  | 
4921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H4  | 
44  | 
509  | 
467  | 
482  | 
24  | 
45824  | 
西安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20年7月,学校成为工信部、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是我国西北地区水利水电、装备制造、印刷包装行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之一。
学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机械学院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两校的办学历史分别可以追溯至1919年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创办的北平市公立商业补习学校和1937年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水利组)。1972年,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陕西机械学院,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1994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划转陕西省,管理体制调整为中央与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2002年,陕西省批准西安仪表工业学校整体并入西安理工大学。学校以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机械学院前身学校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校庆起始年,5月1日为校庆日。
学校建有金花、曲江、莲湖3个校区和1个大学科技园。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近8000名。有教职工26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970余人。现设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设69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2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16个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设有2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其中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学校是我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始于1960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现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1个陕西省重点学科,12个陕西省优势学科。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水利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20%,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5个学科进入全国前40%。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位列世界高校601-700位,全国高校89-106位。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学校成立“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建设院士工作室13个。有双聘院士4人。入选国家级人才17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中科院“百人计划”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陕西省高层次人才计划43人、“特支计划”11人、“三秦学者”创新团队2个、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40多人。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91项,陕西省教材建设奖2项;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7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项目,2个陕西省课程思政项目,1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入选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和培训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作为全国试点高校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有2个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全国示范性基地,8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科研实力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学校建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41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推广中心,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近十年来,学校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7项,其中国家级奖4项,本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重大仪器专项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58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67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262件,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7件,科研经费到款27.78亿元。学校不断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省内外230多家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在陕西、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福建等地建立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17个。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扎实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有2个陕西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西安?哄鄙???芪?峁步ā拔靼怖砉ご笱?哄贝葱路趸?行摹保??粗行南率舻摹拔骼砉?工创汇”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陕西省众创空间及西安市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等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