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化课成绩(含高考加分)/2+专业课成绩”形成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依次按文化课成绩、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表演专业:
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体检合格的情况下,符合省(市、区)相应层次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控制分数线要求,使用省统考的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依次按文化课成绩、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
3.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
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其他省(区、市)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以考生综合成绩为依据,从高分到低分按照考生所报专业志愿(不含专业服从志愿)录取,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在已调档考生中,优先满足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当考生分数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根据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直至录取额满;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做退档处理。
4.对高考加分考生的处理
在录取中执行省招考委关于高考加分规定。
5.身体健康状况要求
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 经济学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 理学 | 生物技术 |
| 工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计算机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风景园林、安全工程、生物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水利水电工程、农业电气化等 |
| 农学 |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林、植物保护 |
| 管理学 | 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物流管理、工业工程、酒店管理 |
| 艺术学 | 表演、动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工艺美术、工业设计 |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区域交界处,地处辽宁省和东北亚中心地带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9036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在48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招生。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校精神;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继续学习、个性化发展的多样性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区域交界处,地处辽宁省和东北亚中心地带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9036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在48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招生。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校精神;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继续学习、个性化发展的多样性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大力倡导“以贡献者为纲”的文化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适应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自有专任教师7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0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9人。
学校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成了适应专业群发展的15个实验中心、13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各类实验示范中心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72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61.22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多平台集成的智慧校园平台。学校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和“六共”机制,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深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176家,其中13家被评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到目前为止,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技厅批准的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科研院所13个。
学校树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专业建设,自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来,学校共有30个专业接受评价,其中23个专业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现有国家级专业改革项目2个、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个,“新农科”项目1个;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示范专业8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一流课程33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