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哈尔滨理工大学专业设置情况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年校本部普通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 专业名称 | 招生科类 | 学制 | 2022计划数 | 省内计划数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270 | 101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0 | 43 | 
| 工业设计 | 理工 | 四年 | 50 | 26 |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20 | 51 | 
| 车辆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0 | 30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20 | 45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0 | 22 |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20 | 46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0 | 31 | 
| 材料物理 | 理工 | 四年 | 30 | 11 | 
| 化工与制药类 | 理工 | 四年 | 120 | 57 | 
| 材料化学 | 理工 | 四年 | 90 | 39 | 
| 环境工程 | 理工 | 四年 | 60 | 18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450 | 239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理工 | 四年 | 30 | 12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60 | 30 | 
| 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240 | 110 | 
| 机器人工程 | 理工 | 四年 | 60 | 1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270 | 125 | 
| 网络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20 | 44 | 
| 软件工程 | 理工 | 四年 | 240 | 173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理工 | 四年 | 90 | 50 | 
| 物联网工程 | 理工 | 四年 | 30 | 8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工 | 四年 | 30 | 11 | 
| 安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60 | 19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工 | 四年 | 210 | 105 | 
| 通信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50 | 65 |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0 | 20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四年 | 60 | 24 | 
| 建筑学 | 理工 | 五年 | 72 | 29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20 | 57 | 
| 工程力学 | 理工 | 四年 | 60 | 25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工 | 四年 | 60 | 19 | 
| 应用统计学 | 理工 | 四年 | 60 | 31 | 
| 应用物理学 | 理工 | 四年 | 90 | 50 | 
| 工商管理 | 理工 | 四年 | 60 | 26 | 
| 人力资源管理 | 理工 | 四年 | 90 | 28 | 
| 市场营销 | 理工 | 四年 | 90 | 35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工 | 四年 | 90 | 24 | 
| 经济学类 | 理工 | 四年 | 120 | 62 | 
| 会计学 | 理工 | 四年 | 90 | 28 | 
| 日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100 | 36 | 
| 英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100 | 34 | 
| 俄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50 | 20 | 
| 朝鲜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25 | 7 | 
| 法学 | 文史 | 四年 | 30 | 11 | 
2022年荣成校区普通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 专业名称 | 招生科类 | 学制 | 2022计划数 | 黑龙江计划数 | 山东计划数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135 | 97 | 38 | 
| 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60 | 38 | 22 |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工 | 四年 | 60 | 40 | 20 |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理工 | 四年 | 60 | 50 | 10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工 | 四年 | 90 | 60 | 30 |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0 | 54 | 36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3 | 64 | 29 | 
| 智能制造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6 | 86 | 10 | 
| 土木工程 | 理工 | 四年 | 95 | 57 | 38 | 
| 财务管理 | 理工 | 四年 | 50 | 34 | 16 | 
| 旅游管理 | 理工 | 四年 | 25 | 17 | 8 | 
| 市场营销 | 理工 | 四年 | 60 | 46 | 14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工 | 四年 | 65 | 48 | 17 | 
| 工商管理 | 理工 | 四年 | 35 | 27 | 8 | 
| 软件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75 | 139 | 36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工 | 四年 | 128 | 92 | 36 | 
| 商务英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50 | 41 | 9 | 
| 日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46 | 38 | 8 | 
| 朝鲜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46 | 37 | 9 | 
| 俄语 | 文理兼招 | 四年 | 25 | 21 | 4 | 
| 动画 | 文理兼招 | 四年 | 50 | 24 | 26 | 
| 视觉传达设计 | 文理兼招 | 四年 | 50 | 22 | 28 | 
| 环境设计 | 文理兼招 | 四年 | 50 | 24 | 26 | 
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是由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三校均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学校于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于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63.2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8.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7.1万册,电子图书243.3万册,电子期刊59823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专任教师16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防工业511”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15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
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全国前20%~30%);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
学校现有2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黑龙江省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先进加工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复杂智能系统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石墨-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0个。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4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3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26项。累计科研到款4.44亿元;获科研奖励102项;授权发明专利1063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408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2091篇。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拓宽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渠道,现已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70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培养了以院士、将军、企业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20多万优秀校友,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扬优良传统,聚力内涵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向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