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首都师范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1 | 首都师范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
2 | 首都师范大学 | 教育学 | A- |
3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A- |
4 | 首都师范大学 | 世界史 | A- |
5 | 首都师范大学 | 美术学 | A- |
6 | 首都师范大学 | 中国史 | B+ |
7 | 首都师范大学 | 数学 | B+ |
8 | 首都师范大学 | 地理学 | B+ |
9 | 首都师范大学 | 生物学 | B+ |
10 | 首都师范大学 | 统计学 | B+ |
11 | 首都师范大学 | 音乐与舞蹈学 | B+ |
12 | 首都师范大学 | 心理学 | B |
13 | 首都师范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14 | 首都师范大学 | 生态学 | B |
15 | 首都师范大学 | 考古学 | B- |
16 | 首都师范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17 | 首都师范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18 | 首都师范大学 | 政治学 | C+ |
19 | 首都师范大学 | 化学 | C+ |
20 | 首都师范大学 | 法学 | C |
21 | 首都师范大学 | 设计学 | C |
22 | 首都师范大学 | 科学技术史 | C- |
1、学费
我校学费标准为:一般专业5000元/年;外语类专业6000元/年;艺术类专业8000―10000元/年;师范类专业免收学费。
2、住宿费
我校将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650-900元。
以上费用标准以2022年北京市教委审核结果为准。
说明:首都师范大学是公办大学
通常来说,公办大学由于有国家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学费一般不是很贵,普通类专业通常4000-6000元每年,艺术类专业通常8000-10000元每年,不过公办大学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费专业,学费通常2-3万元一年甚至更高到十几万;民办大学由于需要自筹资金,学费一般较贵,通常本科专业15000-20000元每年,专科专业8000-15000元每年,也有超过20000元一年的。
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分期还款,国家财政还贴息,也算是国家对大学生的政策福利,在报考前最好先向学校咨询是否支持助学贷款以及办理贷款相关流程等事项。
首都师范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1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本科 |
2 | 日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4 | 小学教育(文科师资) | 教育学类 | 本科 |
5 | 小学教育(心理辅导) | 教育学类 | 本科 |
6 | 教育技术学 | 教育学类 | 本科 |
7 | 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应用) | 教育学类 | 本科 |
8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本科 |
9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类 | 本科 |
10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11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公共管理类 | 本科 |
1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13 | 生物技术 | 生物科学类 | 本科 |
14 | 文化产业管理 | 工商管理类 | 本科 |
15 | 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本科 |
1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7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18 | 文化遗产 | 历史学类 | 本科 |
19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0 | 英语(基础教育师资)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1 | 汉语国际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2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3 | 秘书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24 | 美术学(初等教育师资) | 美术学类 | 本科 |
25 | 美术学(书法与篆刻) | 美术学类 | 本科 |
26 | 舞蹈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27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28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29 | 西班牙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0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31 | 俄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32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
首都师范大学院校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1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2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建设北京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北京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1个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学校下设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心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良乡校区基础学部、继续教育学院、京疆学院、国际文化学院、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学院、中国国学教育学院、美育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等31个院系(中心)以及大学英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共有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各类学生总数 30,935人。其中,全日制贯通培养生193人,专科生131人,本科生11,645人,硕士研究生7,084人,博士研究生1,027人,成人教育学生9,055人,外国留学生1,800人,已形成从专科生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2,510人,在1,681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人数394人,副高职称人数657人,博士1,133人,硕士475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北京学者计划”,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计划,入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北京市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5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学校另有65名教师荣获曾宪梓高师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科研奖。
学校在200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截至目前,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教学团队9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8个,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经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6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6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4人;2008年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在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中,学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含合作项目),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17项,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10项。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电子竞赛、英语演讲等国家级及北京市级比赛中均获得了多项奖励。高层次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8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