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南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内容,可供大家了解参考,希望以下的内容也能帮助到大家。
江苏有16所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但是没有南通大学,所以南通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评选了2轮,首批建设高校140所,本次第二轮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二轮新入选的7所高校。
南通大学在河南历年录取分数线
大学名称 | 大学分类 | 招生省份 | 招生年份 | 考生类别 | 批次名称 | 最低分数线 | 最低位次 |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0 | 理科 | 本一 | 598 | 46111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592 | 8893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0 | 文科 | 本一 | 583 | 989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575 | 46947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4 | 理科 | 本一 | 564 | 40519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2 | 文科 | 本一 | 561 | -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8 | 文科 | 本二 | 560 | 16337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9 | 文科 | 本一 | 558 | 1157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8 | 理科 | 本一 | 557 | 4316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9 | 理科 | 本一 | 555 | 4751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6 | 理科 | 本一 | 554 | 4298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2 | 理科 | 本一 | 553 | -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5 | 理科 | 本一 | 549 | 4106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2 | 文科 | 本二 | 548 | -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4 | 理科 | 本二 | 541 | 63189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4 | 文科 | 本一 | 540 | 10368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6 | 文科 | 本一 | 533 | 9467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2 | 理科 | 本二 | 532 | -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4 | 文科 | 本二 | 532 | 13905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5 | 理科 | 本二 | 527 | 61992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7 | 理科 | 本一 | 524 | 47284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6 | 理科 | 本二 | 524 | 69854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7 | 文科 | 本二 | 524 | 15767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3 | 文科 | 本一 | 523 | 10001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3 | 理科 | 本一 | 522 | 36609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6 | 文科 | 本二 | 521 | 13160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5 | 文科 | 本一 | 519 | 10556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9 | 理科 | 本二 | 515 | 90542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8 | 理科 | 本二 | 514 | 83888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3 | 文科 | 本二 | 512 | 14735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5 | 文科 | 本二 | 511 | 13477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3 | 理科 | 本二 | 498 | 62135 |
南通大学 | 综合 | 河南 | 2017 | 理科 | 本二 | 487 | 81919 |
南通大学(Nantong University)始建于1912年,源自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2004年,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南通大学。学校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交通运输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21中国大学评价》中列第108位,ESI中国高校综合排名列第115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造就杰出医学校友排名列第33位。
一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秉承“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道德优美,学术纯粹”的价值追求,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现已建设成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优秀、办学效益明显的地方综合性大学。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共有3名本科毕业生入选两院院士,人数并列全国高校第35位。
学校设有20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杏林学院)、1家直属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博士后流动站,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特种医学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点。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0个。
学校现有教职工3435人(含杏林学院),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779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61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奥运冠军、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江苏“双创计划”高校创新类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等各类杰出人才近百人。
学校设有105个本科专业(2021年招生专业77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40000人(含杏林学院),全日制在校研究生4350余人,留学生1008人。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形成了一批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教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等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高校、江苏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学生年均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石化重点实验室、中纺联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省重点高端智库、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一批高端科研平台。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双创示范基地、省互联网众创园、省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五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71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0项)等近600项,获专利授权2000余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省科学技术奖、全国行业协会类科学技术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奖励,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广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12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师生交流、师资培训等合作与交流项目。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及麦考瑞大学、意大利锡耶纳“R.弗朗齐”音乐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3700余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馆为江苏省古籍保护单位,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约296万册,电子数据库60个。办有学术期刊5种,其中《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文明校园、2018-2019年度江苏省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等。
中共南通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8050”的奋斗目标,即到2023年,经过五年的奋斗,学校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80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到2032年,即建校120周年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跻身全国50强,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当前,学校正以*思想为指导,围绕既定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人才集聚、特色造峰、创新驱动、文化引领”四大战略,重点推进“八项工程”,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