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贵阳学院所有开设专业名单一览表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序号 | 专业名称 | 专业大类 | 专业类型 |
|---|---|---|---|
| 1 | 汉语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 2 | 广播电视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本科 |
| 3 | 社会工作 | 社会学类 | 本科 |
| 4 | 思想政治教育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本科 |
| 5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类 | 本科 |
| 6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数学类 | 本科 |
| 7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 8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类 | 本科 |
| 9 | 学前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 10 | 小学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 11 | 应用心理学 | 心理学类 | 本科 |
| 12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 13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 1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电子信息类 | 本科 |
| 15 | 科学教育 | 教育学类 | 本科 |
| 16 | 化学 | 化学类 | 本科 |
| 1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类 | 本科 |
| 18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本科 |
| 1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经济与贸易类 | 本科 |
| 20 | 物流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本科 |
| 21 | 旅游管理 | 旅游管理类 | 本科 |
| 22 | 环境生态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 23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类 | 本科 |
| 24 | 茶学 | 植物生产类 | 本科 |
| 25 | 园林 | 林学类 | 本科 |
| 26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 27 | 汽车服务工程 | 机械类 | 本科 |
| 28 | 制药工程 | 化工与制药类 | 本科 |
| 29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 30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本科 |
| 31 | 药学 | 药学类 | 本科 |
| 32 | 土木工程 | 土木类 | 本科 |
| 33 | 音乐表演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 34 | 音乐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 35 | 美术学 | 美术学类 | 本科 |
| 36 | 视觉传达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 37 | 环境设计 | 设计学类 | 本科 |
| 38 | 体育教育 | 体育学类 | 本科 |
| 39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体育学类 | 本科 |
| 40 | 英语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
| 41 | 广播电视编导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本科 |
| 42 | 舞蹈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本科 |
| 4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计算机类 | 本科 |
| 4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类 | 本科 |
| 45 | 建筑学 | 建筑类 | 本科 |
公办大学与民办大学的区别
公办大学:民办大学:贵阳学院是由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贵阳市金筑大学于 2004 年合并组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2009年,由李端?毕壬?902年倡导创办的贵阳师范学校并入贵阳学院。学校201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接受教育部审核评估,2018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校园规划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计200余万种,数据库资源44个。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含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哲学),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现有46个本科招生专业,涉及10个学科门类,有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专业5个。
学校面向1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留学生4人,硕士研究生108人。学校毕业生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的特色明显,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常年在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以上,近三年初次就业率达93%左右,毕业生在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城镇社区和科研设计单位就业占比逐年上升,在贵阳市内的就业比例达70%左右。
学校现有教职工948人,专任教师706人,其中教授100人、副教授265人,博硕士699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管专家5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9人、省级一流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4人、市管专家10人。
学校拥有“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5个;有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省普通高校特色重点实验室6个;有省级产学研基地6个;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2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有国家级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2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1个、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
学校与魁北克大学、加拉信大学、彰化师范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 50 余所境外高校达成教育交流与办学合作协议,已经建立起了交换生、语言生和学历生三个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留学生国别已涵盖来自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的十多个国家。
学校坚持“突出实用、服务本地”的办学指导思想,注重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在以创新创业能力塑造为重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应用为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以“阳明学与黔学”研究为重点的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等三个方面初具特色。
依据学校总体办学定位,学校确定的发展目标定位为: 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应用型地方高校;办学类型定位为:教学型、应用型高校;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保持适度规模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服务面向定位为:立足贵州,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总目标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适应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