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 |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理科最低分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分 | 文科最低位次 |
---|---|---|---|---|---|---|---|
1 | 2018 | 江西 | 本二批 | 472 | 75926 | 514 | 30933 |
2 | 2018 | 河北 | 本二批 | 474 | 108240 | 498 | 37886 |
3 | 2018 | 湖南 | 本二批 | 457 | 95122 | 529 | 28438 |
4 | 2018 | 河南 | 本二批 | 435 | 184787 | 486 | 58933 |
5 | 2018 | 云南 | 本二批 | 476 | 59171 | 532 | 22495 |
6 | 2018 | 广西 | 本二批 | 412 | 80226 | 468 | 26262 |
7 | 2018 | 湖北 | 本二批 | 442 | 86746 | 507 | 25224 |
8 | 2018 | 新疆 | 本二批 | 422 | 23904 | 444 | 7739 |
9 | 2018 | 贵州 | 本二批 | 412 | 94090 | 515 | 28564 |
9 | 2018 | 贵州 | 高职专科 | 345 | 155064 | 453 | 62946 |
10 | 2018 | 海南 | 本一批 | 549 | 16436 | 590 | 6160 |
11 | 2018 | 重庆 | 本二批 | 482 | 57367 | 485 | 19889 |
12 | 2018 | 甘肃 | 本二批 | 466 | 42044 | 457 | 17821 |
13 | 2018 | 四川 | 本二批 | 491 | 133702 | 525 | 39179 |
14 | 2018 | 陕西 | 本二批 | 431 | 81507 | 474 | 23501 |
15 | 2018 | 安徽 | 本二批 | 451 | 130470 | 499 | 46267 |
16 | 2018 | 山东 | 本科批 | 463 | 153714 | 523 | 40582 |
2020年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各省录取分数线及录取位次统计表
序列 | 年份 | 招生省份 | 录取批次 | 理科最低分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分 | 文科最低位次 |
---|---|---|---|---|---|---|---|
1 | 2020 | 贵州 | 本二批 | 421 | 91881 | 499 | 25916 |
2 | 2020 | 广西 | 本科二批 | 394 | 100609 | 442 | 24954 |
3 | 2020 | 重庆 | 本科二批 | 471 | 56222 | 515 | 16200 |
4 | 2020 | 河南 | 本二批 | 496 | 178596 | 515 | 50859 |
5 | 2020 | 安徽 | 本二批 | 464 | 129332 | 518 | 35821 |
6 | 2020 | 云南 | 本二批 | 486 | 61560 | 522 | 21605 |
7 | 2020 | 湖南 | 本二批 | 479 | 97707 | 532 | 28851 |
8 | 2020 | 四川 | 本二批 | 485 | 126960 | 498 | 34480 |
9 | 2020 | 江西 | 本科二批 | 487 | 82859 | 512 | 27463 |
10 | 2020 | 陕西 | 本二批 | 417 | 86687 | 482 | 24622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肇基于1813年重建的笔山书院,历经高等小学堂、兴义县立中学、贵州省兴义中学等历史时期。建国后,于1952年改为贵州省兴义师范学校,开始了现代师范教育的历史。1975年名为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1978年改称兴义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改名黔西南民族师专,1993年又更名为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开始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培养本科学生。2005年,兴义师范学校、安龙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扩大了办学规模。2009年3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系“省州共建、以州为主”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2016年12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为“十三五”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列为贵州省第二批应用型发展转型试点高校,2019年,与宁波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并招生。两百年来,学校持续办学、未断文绪,而今,更是秉承“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训,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4万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地理位置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南邻广西,西接云南,地处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属“左右江革命老区”。学校位于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
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1211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4.0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5.0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4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0.7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89万平方米;图书馆2.7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72万册,电子图书80.1万册,数字资源1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77.65万元。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和农学九大学科门类,学校获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现有8个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10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和专业、1个省级一流培育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群)、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个省级挂名学科;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中国民族师范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等19个校内科研机构(中心)。
教职工队伍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721人,其中正高职称69人,副高职称248 人,引进和培养博士111 人、硕士39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和享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4人、贵州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
人才培养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1445人,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013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31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本专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2.65%,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达81.82%。
科研成果 升本以来,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获省部级项目99项、地厅级科研项目500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2奖、三等奖6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黔西南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教师共发表论文近4000篇,其中核心及以上期刊共552篇,SCI、EI、ISSHP等收录论文59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48部;建有贵州省黔西南特色产业扶贫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地旅游教育与推广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厅级重点实验室4个。
合作交流 学校先后与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与交流,先后组团赴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及澳门、台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教育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内涵,积极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与贞丰县、晴隆县人民政府等5个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移动黔西南州分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了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境)学习交流,通过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等平台,向美国、英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及台湾等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派出师生300余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成功举办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动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系列活动 ——“中国-东盟旅游教育论坛”“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体育学术研讨会”“国际山地旅游与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中国-东盟多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讨会”及“‘疫情时代下的云上教育’学术研讨会举办新时代笔山论坛”,承办“精准扶贫:理论、政策与黔西南州乡村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纪念张之洞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对外合作交流层次进一步提升,办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