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烟台理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学校整体不错,有很多爱学习的孩子和比较好的专业,也有很多特别负责的老师,可以为你营造一个没有压力却带动学习积极性的环境,很适合投入到学习中
2、交通便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鲜明的特色,教学氛围浓厚,学校绿化非常好,学校补助也很到位,学科建设很完善,是我的母校,很棒。
3、学校设施齐全,主要食堂有三个,各有风格,味道也都不错。宿舍是上下铺和上床下桌都有。最热门的专业应该是数科吧。学费一般分3500,和5000,还有少数的高价专业。
4、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老师说这个学校特别好,优点是空气好,面积大。如果说教学还是可以的,有很多负责任的老师,有特点的图书馆,学习氛围浓厚。
5、还不错,环境很好,学校硬件设施还可以,师资比较充足,老师水平也不错。当然学习氛围还可以,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多人。
省份 | 批次 | 文史 | 理工 |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
江苏 | 本科二批 | 299 | 289 | 298 | 285 | |
天津 | 本科二批B | 434 | 414 | 408 | 398 | |
河北 | 本科二批 | 475 | 459 | 428 | 376 | |
山西 | 本科二批C | 445 | 429 | 367 | 350 | |
内蒙古 | 本科二批 | 422 | 408 | 356 | 339 | |
吉林 | 本科三批 | 389 | 364 | 398 | 341 | |
黑龙江 | 本科三批 | 418 | 405 | 365 | 347 | |
辽宁 | 本科二批 | 483 | 473 | 410 | 396 | |
安徽 | 本科二批 | 477 | 468 | 430 | 425 | |
河南 | 本科二批 | 455 | 442 | 427 | 394 | |
海南 | 本科B批次 | 567 | 547 | 526 | 501 | |
贵州 | 本科二批 | 492 | 465 | 384 | 365 | |
陕西 | 本科三批 | 446 | 419 | 369 | 343 | |
甘肃 | 本科三批 | 448 | 435 | 376 | 370 | |
青海 | 本科三批 | 408 | 396 | 343 | 329 | |
宁夏 | 本科三批 | 473 | 456 | 387 | 367 | |
新疆 | 本科二批 | 427 | 411 | 385 | 352 | |
山东 | 艺术类 | 美术成绩 | 260.67 | 206.33 | 238 | 202 |
文化成绩 | 422 | 318 | 382 | 307 | ||
春季高考 | 财务管理 | 653 | 637 | |||
市场营销 | 637 | 618 | ||||
车辆工作 | 613 | 587 | ||||
本科批次 | 525 | 487 | 508 | 442 | ||
中外合作办学批次 | 中德合作 | 461 | 433 | |||
专科批次(仅限山东省内招生) | 486 | 332 | 454 | 271 |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录取批次: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烟台理工学院各专业录取批次为准。
第十二条 投档原则: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我校各录取批次的投档原则为准。
第十三条 按照教育部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关于招生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对达到录取分数控制线的进档考生以高考成绩为依据,择优录取。对实施平行志愿的省份,执行相关省份的投档规定,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接受投档。第一次填报志愿投档考生不足时,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征集(后续)志愿考生。对未实施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所在省的规定录取。
第十四条 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考生须满足学校相关专业当年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按照所在省份的招生录取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规定择优录取。学校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文化总分,按照各专业或专业类招生计划数对进档考生依次录取。
第十五条 对未进行高考改革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执行其相关文理类专业录取规定,对于达到录取资格的进档考生,在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按照“专业清”原则依据投档成绩确定录取专业;在符合录取规定的前提下,学校原则上“遵循考生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对不符合国家及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录取资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第十六条 对投档成绩相同的考生,若生源地规定了位次确定原则,按其规定;若生源地未规定位次确定原则,文史类依据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理工类依次按数学、语文、外语单科成绩排序确定位次,成绩高者位次在前。
第十七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2022年烟台理工学院美术类专业仅在山东省内招生,使用山东省专业统考成绩。美术类相关专业的考生,按综合分投档,分数或位次高者优先录取。
第十八条 外语语种要求:报考我校英语类相关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的考生,高考外语应试语种应为英语,其他专业语种不限。
第十九条 男女比例:烟台理工学院各专业招生不限男女比例。
第二十条 对考生体检身体健康要求:烟台理工学院各招生专业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文件规定。
第二十一条 对享受加分照顾政策的考生,我校认可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加分投档成绩;对不符合国家及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录取资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烟台理工学院原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该校创建于2003年,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建制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15030人,其中本科生11687人、专科生3343人。2005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2006年在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1号令)落实情况的检查中得到专家一致好评;2012年顺利通过山东省独立学院综合检查和山东省学士学位授予考察评审。学校先后获“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普通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优秀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与管理先进单位”“年度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年度招生宣传最具公信力高校”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烟台市“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先后8次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2015年学校当选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东临黄海,西依青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是育人治校的理想场所。我校具有独立的、设施齐全的办学条件和完善的学生综合服务设施。已建成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餐厅等建筑;拥有多媒体教室、大型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室、各类实验室等现代化的教学基础设施;还有大学生文体中心及完备的体育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图书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均能满足教学需求。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3.45万册,另与烟台大学共建共享50万册,有电子图书资源13.65TB。
学校设经济管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
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日语、朝鲜语、商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共37个本科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本科。
开设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休闲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应用韩语、现代文秘共13个专科专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经验、较强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学校特有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教学发展的引擎和教师成长的乐园,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方面发挥了特殊功能。现有专任教师83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713人,占比85.6%,高级职称315人,占比37.8%。拥有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现有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7人。
学校倡导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地方能力加强。现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改项目11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省级优秀教材1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教材1门。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全国高校微课竞赛三等奖1项;在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7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0项、省级三等奖7项、省级优秀奖20项;另获得外研社“教学之星”等奖项3项。科研方面获国家级立项1项、省部级15项、市厅级75项。建校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49篇,其中核心论文141篇、SCI21篇、EI15篇、CSSCI4篇、ISTP2篇、CPCI7篇;国家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出版编著137部。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师兴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多元平台,构建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有1230名学子考取了研究生,其中2020年考取研究生333人。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学科竞赛,获得世界级一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75项、国家二等奖263项、国家三等奖412项、国家优秀奖15项、国家优胜奖16项、省特等奖27项、省一等奖155项、省二等奖249项、省三等奖266项、省优秀奖52项、省优胜奖10项等,合计奖励1558项。
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成立了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院校研究所、信息技术产业学院等机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定制、双师共导的深度合作办学新模式。成立校企协作理事会,以校企合作促就业促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近年来,学校与校外企业、研究所建立了152个成熟稳定的实习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试验园作为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融入地方经济支柱产业与新兴行业发展,为在校生提供“双创”平台,先后有71家学生创业项目入驻试验园,孵化30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
随着教育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加快了对外交流、开放办学的步伐。2008年学校经省教育厅批准获得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2010年经国家外专局批准获得聘请外国专家资格;2017年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整合校内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工商管理国际班项目和留学生教育等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化发展空间。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生创造了到合作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专升本、本升硕等机会。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以“十四五”规划调研与制定为契机,全面加强顶层设计,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创新的视角,把握时代脉搏,探寻教育规律,力争把学校建成有灵魂、有温度、有责任、有特色的全国同类院校水平领先的地方性应用型创业型大学。